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甘肃某综合医院新建污水处理处理系统,污水水源包含门诊污水、以及住院部污水。根据项目情况设计出水采用《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
1. 污水站设计概述:
100m³/d,即5m³/h(按20时运行计算)。
2.进水水质:
根据业主单位所提供污染物水质指标数据,本项目设计进水水质指标如下表所示:

3.该项目污水处理后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66-2005)表二预处理标准。

二.工艺流程

流程简介
(1)格栅:调节池进口处设置人工格栅,自动拦截污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保护后续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备正常运行,并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2)调节池:对来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均衡和调节,为后续处理工艺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进水条件。
(3)水解酸化池:将污水中难降解的复杂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易降解的简单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4)接触好氧池: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核心处理构筑物,它是一种高效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其核心作用可以概括为:利用附着在填料(或称载体)上的生物膜,在有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如CO₂、H₂O),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5)沉淀池:
A.去除悬浮物:水中的悬浮物包括泥沙、有机物颗粒、藻类、胶体等。这些物质会使水变得浑浊。沉淀池通过提供足够长的停留时间,让这些比水重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到池底,从而使上层的水变得清澈。
B.实现泥水分离:沉淀池在结构上设计了一个清晰的分离区域:上层清水区:经过沉淀后的澄清液,从池子上部的出水堰流出,进入下一个处理环节。底部污泥区:沉降下来的固体物质(称为污泥)在池底聚集,通过刮泥机或吸泥泵定期排出池外进行处理。
(6)消毒池:出水自流进入消毒池,加入一定剂量次氯酸钠,充分的接触时间保证接触时间大于30min。杀灭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确保出水不会对公共健康和水生生态环境构成生物性污染风险。
设计原则
善环境根据自身项目经验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设计遵循以下核心原则:
稳定达标: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稳定达到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消除对环境和水体的污染。
技术先进性:采用经过验证的、可靠的处理工艺,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抗冲击负荷:医院污水水量水质波动较大,设计需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经济性: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投资和运行成本。
操作维护简便:设计考虑操作和维护的便利性,降低日常运行管理难度。
工艺优势
(1)活性污泥浓度高,强化有机去除效果。
(2)出水洁净,排泥周期长,污泥产率低,减少了污泥的处理费用。
(3)节省占地,与传统的处理系统相比,可节省50%的占地面积。
(4)能耗低,运营维护简单,吨水处理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