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田采出水的主要来源
油田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原油的水,称为油田采出水,简称采出水,或称为含油污水。
油田采出水的主要来源包括采油污水、洗井污水、钻井污水和干线冲洗水等
(1)采油污水:主要是从地层中随原油一起被开采出来,并在原油集输过程中与原油分离的地层水。这类水在油田采出水中占比较大,常呈偏碱性,矿化度较高,而且水温高,溶解氧含量较低,含有腐生菌和硫酸盐还原菌,油质和有机物含量高,并含有一定的破乳剂成分。
(2)洗井污水:采油井作业洗井和注水井定期洗井所产生的污水,这类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表面活性剂以及酸碱等污染物。
(3)钻井污水及干线冲洗水:钻井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或定期冲洗地面注水干线的污水,这类水中主要含有石油类、钻井液添加剂、岩屑等。
二、采出水的特点
采出水的性质差异也很大。一般具有矿化度高、水温高以及含有H₂S,CO₂和O₂等有害气体和大量成垢离子等特点。
(1)水温较高。一般污水温度为40~50℃。个别油田有所差异,如稠油油田为60~80℃,大庆油田一般为40℃左右。但近年来,随着不加热集输工艺的推广,进入采出水处理站的水温也在不断地下降,如新疆克拉玛依的81站的污水水温为25℃左右。
(2)矿化度高。不同油田及同一油田不同的污水处理站其采出水矿化度有很大差异,低的仅有数百毫克每升,高的达数十万毫克每升,大庆油田一般为4000mg/L左右。
(3)含有一定量的悬浮固体。如泥沙,包括黏土、粉沙和细沙;各种腐蚀产物及垢,包括Fe₂O₃,CaO,FeS,CaCO₃和CaSO₄等;细菌,包括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及铁细菌、硫细菌等;有机物,包括胶质沥青质类和石蜡类等。
(4)含有一定量的原油。以乳化油、分散油等形式存在,以及一定量的胶体物质。
(5)溶解有一定量的气体。如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烃类气体等,以及溶有一些环烷酸类等有机质。
(6)残存一定数量的化学药剂。
三、采出水中杂质的组成
采出水中的细小杂质,按油田污水处理的观点,由以下几种物质组成:
(1)悬浮固体。其颗粒直径范围一般为0.1~100μm,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①泥砂。粒径为0.05~4μm的黏土、4~60μm的粉砂和大于60μm的细砂。
②各种腐蚀产物及垢。Fe₂O₃,CaO,MgO,FeO,CaSO₄和CaCO₄。
③细菌。硫酸盐还原菌(5~100μm)和腐生菌(10~30μm)。
④有机物。胶质沥青质类和石蜡等重质油类。
(2)胶体。粒径为10³~0.1μm,主要由泥砂腐蚀结垢产物和微细有机物构成,物质组成与悬浮固体基本相似。
(3)分散油及浮油。污水原水中一般含有500~1000mg/L的原油,其中90%左右是粒径为10~100μm的分散油及大于100μm的浮油。
(4)乳化油。污水原水中一般有10%左右的粒径为10³~10μm的乳化油。
(5)溶解物质。在污水中处于溶解状态的低分子及离子物质,主要包括:
①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类,基本上以阳离子和阴离子形式存在,其粒径为0.001μm以下,主要包括Ca²*,Mg²*,K*,Na*,Fe²*,CI,HCO₃~和CO3²-等,此外,还包括烷酸类等有机溶解物质。
②溶解的气体,包括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烃类气体等,其粒径为3×10⁴~5×10*μm。
四、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SY/T5329《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

五、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SY/T0027《稠油注汽系统设计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