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中,废水排放伴随加工全流程,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生态与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构建高效的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系统,需先精准把握水质特色,再匹配科学的处理工艺,完成污染物的有用去除与水资源的循环运用。
一、机械加工废水水质特点
机械加工废水成分杂乱,因加工环节差异呈现不同特性,首要可概括为三类中心特色。
(1)污染物种类多样且浓度动摇大。加工过程中运用的切削液、乳化液、清洗剂等,会使废水中含有很多油类(包含矿物油、动植物油)、表面活性剂、重金属离子(如铬、镍、锌,来自电镀、防锈处理环节)以及悬浮物(金属碎屑、磨料颗粒)。
(2)废水可生化性差。废水中的油类、表面活性剂等有机物多尴尬降解成分,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与COD的比值通常低于0.3,无法直接经过生物处理技能完成高效降解,需依赖预处理环节改进水质可生化性。
(3)乳化稳定性强。切削液、乳化液构成的油水乳化系统稳定,常规沉淀、过滤难以破乳,若不先破乳,后续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率会大幅下降,乃至导致处理系统阻塞。
二、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系统工艺
针对上述水质特点,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系统需采用“预处理+主体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首先完成污染物分层去除,满足排放规范或回用要求。
预处理阶段以破乳、除油、去除悬浮物为核心。关于乳化液废水,先经过化学破乳法,向废水中投加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破乳剂,破坏油水乳化结构,使油类构成浮渣;随后进入气浮池,经过微气泡吸附浮渣,完成油与水的分离,此阶段除油率可达80%以上。再经过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金属碎屑,再经沉淀池沉淀细小悬浮物,降低后续处理负荷。
主体处理阶段聚焦有机物降解与重金属去除。因为废水可生化性差,需先采用厌氧生物处理(如UASB反应器),将难降解有机物转化为易降解小分子有机物,提高BOD5/COD比值至0.3以上;再进入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如活性污泥法、MBR膜生物反应器),经过微生物代谢分解有机物,使COD降至300mg/L以下。关于重金属离子,在生物处理后投加硫化钠、氢氧化钠等药剂,使重金属构成氢氧化物、硫化物沉淀,经过沉淀池去除。
深度处理阶段旨在提高水质,完成回用。采用超滤(UF)+反渗透(RO)膜分离技能,进一步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有机物与盐分,使出水水质到达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规范。此外,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浮油可回收再运用,污泥经脱水干化后交由专业机构处置,完成固废减量化与资源化。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废水处理系统需结合水质杂乱性与动摇性,经过分阶段、多工艺协同作用,既能有用操控污染物排放,又能完成水资源循环运用,为机械制造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供给支撑。